
10-11月正是手足口病的秋季小高峰,不少家长忧心忡忡。关于这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家长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今天一次性讲清楚,帮大家科学应对不慌神。
1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名字就直观体现了核心特征 —— 手、足、口腔会出现皮疹或疱疹。常见的致病病毒有柯萨奇病毒A16型、A6型、A10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EV-A71)。
它在全球都很普遍,尤其是 5 岁以下的婴幼儿易感。这是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卫生意识也比较弱,容易接触到病毒,进而造成传播。
2
这些症状要警惕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是2-10天,平均3-5天,发病初期症状很像感冒:孩子可能会发烧、咳嗽、流鼻涕,还会没胃口、没精神。之后,典型症状会逐渐显现:
口腔里会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疼痛的溃疡,孩子因为疼会拒绝吃饭、喝水;
手心、脚底、臀部会冒出红色斑丘疹,或是透明的小水疱,大多不痛不痒,也可能只有轻微痒感,有个明显特点是“四不像”—— 不像蚊虫叮咬、不像药物疹子、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也不像水痘;
要特别注意,极少数情况下病毒会侵犯神经系统,引发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现孩子病情加重,必须立即就医。
还有少数非典型病例,会出现皮损范围更广、发热时间变长的情况,恢复期可能会有脱甲、指甲断裂等表现,家长也要多留意。
3
3种主要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的传播能力不弱,主要通过3种方式传播,日常防护要针对性避开:
消化道传播(粪-口途径):孩子接触了被患儿粪便污染的玩具、毛巾、门把手等物品,或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没做好手卫生,病毒就可能经口进入体内;
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患儿咳嗽、打喷嚏时,携带病毒的飞沫会被周围健康孩子吸入,从而感染;
接触传播:直接碰到患儿的疱疹液、唾液,或是接触了被这些分泌物污染的物品,都有感染风险。
4
孩子患病这样照护
家长不用过度焦虑,手足口病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大多数孩子靠自身免疫力,7-10天就能自愈。治疗的核心是缓解不适、预防并发症,家庭护理可以做好这几点:
密切监测体温,及时处理发烧症状;
鼓励孩子多喝水,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开辛辣、坚硬的食物,减少对口腔溃疡的刺激;
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帮助身体恢复;
注意口腔清洁,饭后可以用温凉的淡盐水漱口,缓解溃疡疼痛。
5
手足口病的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在科学防护、疫苗加持,把简单的习惯坚持好,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勤洗手:教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洗手液或肥皂彻底洗手的习惯,揉搓时间不少于20秒;
讲卫生:不给孩子喝生水,不吃生冷、不干净的食物;家里定期开窗通风,每天至少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勤消毒:孩子的玩具、餐具、绘本等要定期清洗消毒,衣被经常晾晒;
打疫苗:接种EV-A71疫苗能有效降低该型病毒感染引发的重症风险,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孩子及时接种;
少聚集: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通风差的公共场所,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面对手足口病,只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就能从容防护。京学旗下幼儿园与爱尔福托育中心始终将孩子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针对手足口病高发态势,园所已全面强化健康防护举措:
严格执行晨午晚检制度,细致排查体温、口腔、手足等部位异常情况;加大卫生清洁消毒力度,对教室、活动区、玩具、餐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场景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消杀;同时通过趣味课堂、儿歌互动等形式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良好卫生习惯,从排查、消杀、教育多维度筑牢健康屏障,全力守护每一位孩子的平安成长。

京学集团创始于2001年,是聚焦“人工智能+托育”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旗下业务涵盖智慧托育管理系统研发、智能硬件产品和托育产品研发、产教研用深度融合、婴幼儿行业标准制定及相关领域研究、托育机构和幼儿园运营管理等,致力于推动托育行业向数据驱动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集团拥有多项国际标准化体系认证和软件著作权,是国家卫健委“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平台”技术支持单位,先后参加多项国家托育标准制定工作会议及托育专业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工作。
联系人:刘老师
合作热线:400-605-2598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进行线上咨询(B端业务):京小托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进行线上咨询(C端):小京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