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降一到,秋尽冬来,加上近期南北方寒潮扎堆来袭,气温“断崖式”下跌——北方干冷刺骨,南方湿冷钻心。婴幼儿肌肤娇嫩、体温调节能力弱,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干裂或肠胃不适。小编结合地域气候特点,为爸爸妈妈送上这份“因地制宜”的防护方案,快收好!


北方
重点防干裂,拒绝“过度包裹”

北方寒潮常带大风和雾霾,室内有暖气但干燥,孩子容易出现“外冷内热”“肌肤干裂”问题,防护核心在“分层调节”和“保湿润燥”。
穿衣:洋葱式分层,摸后颈判冷热
出门穿“三层组合”:内层选纯棉吸湿衣(吸汗不闷),中层加薄羊毛衫(轻便保暖),外层套防风冲锋衣(抵御寒风),进室内可逐层脱掉,避免一冷一热感冒。
别凭手脚冰凉判断孩子的冷热,触摸后颈,温热无汗就是适宜温度;室内暖气足时,穿单层纯棉连体衣即可,外出可以戴柔软的针织帽,护住耳朵防冻伤。
护肤:重点涂润肤露,少洗澡少搓揉
孩子的脸颊、小手、小腿容易干裂,每天早晚洗完脸后,及时涂婴儿专用润肤露(选无香精、低敏款),出门前再补涂一次脸颊。
秋冬洗澡不要太频繁,水温控制在38-40℃(用手肘试不烫为宜),时长10分钟左右,尽量少用沐浴露,洗完用柔软毛巾轻轻拍干,立刻涂全身润肤露锁水。
喂养:注意多补水
孩子呼吸道黏膜娇嫩,干燥环境易不适,要注意多补水。两餐间、活动后喝温水,尽量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饭前半小时不大量补水;还可以多吃小米粥、苹果等含水食物。尽量喝温水,现接现喝,家长可通过观察尿液(清澈或浅黄为充足)判断孩子饮水量是否足够,避免影响饮食和健康。
出行:避雾霾,回家先清洁
寒潮常伴随雾霾,雾霾天气时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确需出门,可以选气温稍高的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时段;近期流感、合胞病毒等频发,尽量避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外出回家后让孩子先洗手、洗脸,用生理盐水冲洗或者用棉签蘸取后轻轻清理鼻腔,减少雾霾残留刺激。


南方
重点防潮湿,拒绝“闷汗着凉”

南方寒潮多带阴雨,没有暖气,湿冷像“渗进骨头里”,孩子容易因衣物潮湿长湿疹、吃凉食伤肠胃,防护核心在“防潮保暖”和“肠胃呵护”。
穿衣:轻便保暖不闷汗
选加绒纯棉连体衣、羽绒马甲(轻便不压身),外出套防水保暖外套,避免出汗后衣服潮湿贴在身上着凉。
睡觉时穿纯棉睡袋最省心,可以防止孩子踢被露肚子,注意睡袋领口别太高,避免卡在脖子处不舒服。
护肤:勤擦褶皱防湿疹,衣物烘干再穿
南方潮湿,孩子脖子、腋窝、大腿根等褶皱处容易发红,每天用温水轻轻擦拭,擦干后涂护臀膏或润肤露,保持干燥。
孩子的衣物最好彻底烘干,穿之前检查是否柔软干爽,避免潮湿衣物刺激皮肤,诱发湿疹。
环境:注意除湿
用除湿机把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以防湿度太高产生霉菌,天气晴朗时晾晒被褥。
寒潮+阴雨天气别带宝宝出门,若必须外出,做好防风保暖工作,避免孩子脚湿、手凉。

这3条“底线防护”需多加注意

密切观察,身体异常及时处理
如果孩子出现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症状,注意对症护理,当孩子精神不好或者家庭护理没有好转时,及时带孩子就诊,遵医嘱进行相应处理。
取暖安全:远离设备防烫伤
使用电暖气、电热毯等取暖设备时,都要离孩子远一点,避免他们伸手触碰烫伤。
睡眠环境:温湿度适宜,远离门窗缝
睡眠环境温度控制在20-24℃,湿度50%-60%,用温湿度计实时监测;小床别靠门窗,避免冷风从缝隙吹进来,孩子的被子别太厚,轻薄的棉被即可,防止压到或闷汗。
霜降是秋冬交替的信号,家长要结合气候、温度特点,把穿衣、护肤、喂养、环境的细节做到位,让孩子在低温天里少生病、安稳过秋冬~

京学集团创始于2001年,是聚焦“人工智能+托育”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旗下业务涵盖智慧托育管理系统研发、智能硬件产品和托育产品研发、产教研用深度融合、婴幼儿行业标准制定及相关领域研究、托育机构和幼儿园运营管理等,致力于推动托育行业向数据驱动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集团拥有多项国际标准化体系认证和软件著作权,是国家卫健委“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平台”技术支持单位,先后参加多项国家托育标准制定工作会议及托育专业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工作。
联系人:刘老师
合作热线:400-605-2598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进行线上咨询(B端业务):京小托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进行线上咨询(C端):小京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