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下要是有托育点,上班送孩子不用绕路半小时”“老人带娃力不从心,临时托育的需求一直没处满足”——在城市老旧小区,这样的育儿焦虑并不少见。作为建成年代早、配套设施薄弱的居住载体,老旧小区普遍面临“托育空间缺、改造空间紧”的双重困境。
以城市为单元整体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模式创新,各地已探索出一套老旧小区托育空间改造的可行路径,城市层面的系统性发力,正让老旧小区挤出高质量托育空间,让“家门口的托育服务”从愿景变为现实。

三类存量资源可挖掘
老旧小区的托育空间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潜藏在闲置角落与低效利用的场所中。结合国家“支持利用存量资源改扩建托育设施”的政策导向,可重点从三类空间突破。
一是闲置公共空间再利用。
长期闲置的配套用房、废弃用房等公共空间,是改造托育设施的首选载体。这类空间往往具备基础建筑条件,只需通过功能重构即可焕发新生。将闲置用房整合升级为托育用房,配备适龄的婴幼儿玩具、绘本等,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满足区域内的临时托育需求。
二是低效利用空间的功能叠加。
对于暂无完全闲置的空间,可采用功能叠加模式实现托育需求与既有功能的兼容。例如,将原本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物业中心利用率不高的办公区域改造为托育空间,通过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实现托育区与其他服务功能的互不干扰。
三是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
依托一老一小服务设施统筹建设政策,将托育功能嵌入养老服务站、社区卫生中心等既有载体,可大幅降低改造成本。国家鼓励充分利用街道、社区现有设施、场所等公共服务资源发展社区托育服务,可以将托育点与社区活动中心、社区食堂等相邻布局,既方便家长在就餐、活动时临时托育,又实现了场地保洁、设施维护等资源共享。

改造注意合规性与适龄性
老旧小区改造托育空间,需在有限条件下平衡安全规范、功能需求与成本控制,核心在于做好三个适配。
一是安全标准与改造条件适配。
老旧小区往往存在消防设施老化、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改造需优先破解安全瓶颈。改造一方面重点完善消防疏散通道,与社区其他区域保持独立疏散路径;一方面还要针对性解决老旧管线问题,将外露线路全部穿管隐蔽,并对墙角进行软包处理,消除婴幼儿碰撞风险。
二是功能配置与需求场景适配。
托育空间的功能设计需精准匹配老旧小区家庭的核心需求。对于双职工家庭集中的小区,可侧重全日托、半日托功能;对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小区,则应强化临时托、计时托服务,方便老人带娃时的应急需求。在设施配置上,需坚持适龄优先原则,比如根据幼儿身高定制洗手台与尿布台,将开关插座设置在1.5米以上高度,细节改造成本低,却能显著提升使用安全性。
三是改造成本与政策支持适配。
资金压力也是老旧小区托育改造的障碍之一,需善用政策工具降低实施难度。一方面是符合条件的托育设施,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等资金。地方层面的支持政策更具针对性,各地可针对利用存量资源改造的托育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或激励,让改造项目更具可持续性。

运营可持续,做到建得成、用得好
避免托育空间陷入“建成即闲置”的困境,需建立适配老旧小区特点的运营机制。
一是构建公益+普惠定价体系。
结合老旧小区居民收入水平,采用“基础服务公益化、增值服务市场化”的定价策略。如每日2小时内免费、超时的部分收费,通过社区集体经济补贴弥补运营缺口,既保障服务可及性又减轻财政压力。对于需长期运营的托育点,可采取公建民营模式,由专业机构承接运营,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普惠托位补贴,实行普惠价格。
二是建立专业+志愿的服务团队。
破解老旧小区托育人才短缺问题,需整合专业力量与社区资源。如根据社区托育点的实际情况采用专业托育师社区志愿者的配置模式:托育师负责专业保育照护、早期发展等,志愿者承担辅助看护、卫生清洁等工作,既降低人力成本,又增强居民参与感。
三是完善居民共治的管理机制。
托育空间的可持续运营离不开居民参与。可通过多元化模式,成立由家长代表、物业人员、社区工作者组成的托育管理小组,定期收集服务需求、监督服务质量,既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又培育了社区托育互助氛围。

老旧小区托育空间改造,本质上是一场空间为民的精准实践。现有的托育设施改造案例也证明:托育服务的品质不在于空间大小,更在于是否贴合家庭需求、是否融入社区生态。京学集团可为各地社区嵌入式托育建设提供全面的规划设计与装备配置,确保托育设施改造合规、适龄、低成本,助力社区嵌入式托育顺利开办、高质量可持续运营。
随着普惠托育支持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各地建设导则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老旧小区的闲置角落将被唤醒为成长乐园。当托育服务真正嵌入社区,家门口的托育幸福必将成为城市民生温度的最佳注脚。





          
          
              
            
              
            
              
            
              
            